最近在准备一个分享,脑袋里想到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,想引用一下,但想不起出处了,这是一篇大概五年前看到的文章,那时还没用 Obsidian
建立体系化的个人知识库。
最后还是在 cubox 的备份资料库里找到的,2017 年收藏的,尝试点开原始链接,发现原博客已经关掉了,还记得这个博客里的很多内容质量都挺不错的,可惜了。
借这件事,聊一聊自己对长期主义的一点思考。
一、什么是长期思维
James Clear 在《原子习惯》中有一段对长期思维的描述:“真正的长期思维是没有目标的思维。不是要达到某个单一的成就,而是要在不断持续的改进中循环提升。”
这段描述揭示了长期主义的核心:它不是关于设定一个遥远的目标,然后直线前进;而是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系统,让进步成为一种常态。长期思维不是一次性的马拉松,而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。
著名投资者 Naval 对智慧有一个挺有意思的定义:“智慧就是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”。他认为,用于解决外部问题的智慧其实就是判断力。一个智慧而有判断力的人,首先要知道个人行为的长期后果,然后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付诸行动。
二、养成长期思维的策略
1. 投资“复利”活动
识别那些具有复利效应的活动,例如学习、写作、运动、培养健康习惯等,并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。
这些活动任意一项坚持做好都不容易,它们带来的回报可能在短期内不明显,但长期来看将产生巨大价值,慢即是快。
2. 变化中寻找不变
人们往往高估一年可以发生的变化,却低估十年可以发生的变化。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,识别出那些不变的、基础性的事物,坚持下去。
以学习来说,AI 的飞速发展,一定会带来学习方法的优化、生产效率的提升,然而,我们的大脑仍然是两百万年前定型的大脑,信息再爆炸,工具再丰富,我们大脑的信息处理速度也只有那么快,我们的记忆容量也就那么大,作为一名终生学习者,花时间去研究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学习、记忆和思考的,这就是从学习上来说的不变和长期主义态度。
3. 短期牺牲,长期收益
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,如果愿意做出短期的牺牲,你就会得到长期的回报。选择简单模式,人生会越来越困难;选择困难模式,人生会越来越简单。
比如运动,对一个不经常锻炼的人来说,开始运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,大部分的感受都是酸痛、累、枯燥,这就是短期牺牲;一旦长期坚持下来,运动带来多巴胺效应,不简单是身心愉悦,甚至会带来大脑的认知改善,这就是长期收益。
三、观察与实践
如果你有心观察,很容易发现那些践行长期主义的人。
村上春树,作家,他的大部分书才最没看过,唯一一本完整看过,也是特别喜欢的书是《当我谈跑步时谈些什么》,他选择跑步,是因为他觉得跑步与写作属性很像,而且门槛很低,一双跑鞋就行了。
他这一跑,就是 40 多年,每天 10 公里。树上春树曾说:“无论何等微不足道的举动,只要日日坚持,从中总会产生出某些类似客观的认知的东西来。”
自己经常关注的几个写作者和思想家,无一例外,多年如一日的维护自己的个人博客,坚持分享自己知识和见解。
知名投资人,也是YC的创始人,《黑客与画家》作者,他的个人博客仍然保留着上世纪的网页风格,你仍然可以看到他在 2000 年前写的文章。
常被称为 KK,未来学家,《连线》杂志第一任主编,《失控》、《必然》等书的作者,同样,你现在还可以在他的博客上看到 2000 年左右的文章。
人称老阳,最初是从豆瓣上的开智正典推荐好书知道到他的,至今还存了不少他写的好文章,现在你也还可以在他的博客上找到他写于 2002 年的文章。
这些都是长期主义留下的痕迹。
再举一个女儿的例子,女儿快十岁,坚持游泳五年了,身边的朋友都说她游得好。殊不知,她最初游泳的时候,升班选拔两次都没被选上,因为身体条件不太好,教练看不上。
最初她是自己喜欢才去学的游泳,我们也希望她能有一项能长期坚持、有所擅长,并能陪伴她一生的运动爱好,正因为如此,后来和她一起学游泳的同学陆续都放弃了,我们还是鼓励她继续坚持,她也游得越来越好,这是时间带给坚持的复利,她自己也有成就感了,而且这是她自己努力去获得的,任何人都替代不了。
现在回想一下,唯一做得不错就是坚持,除了生病,基本没断过。这样的经历,相信在她慢慢长大的过程中,也会对长期主义带来的改变有自己独特的感受。
四、结语
这两年一直在关注 AI 这一块,信息的流速和更迭太快了,快到感觉一不小心就会被时代淘汰掉,这个时候,更需要从思考和实践上去做一些平衡和对冲。在一个越来越注重即时回报的世界里,长期主义可能是最被低估的竞争优势。
长期主义不仅是一种思维方式,更是一种人生哲学。